#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IPRdaily立場#
“UPC漢堡地方法院明確宣布,小米未侵犯Nera所主張的專利EP2642632?!?/b>
來源:IPRdaily中文網(iprdaily.cn)
7月10日,據海外知名知識產權媒體IPFray報道,小米在歐洲統(tǒng)一專利法院(UPC)案號為ACT_19746/2024的案件中,UPC漢堡地方法院明確宣布,小米未侵犯Nera所主張的專利EP2642632(“無線供電接收器及其制造方法”)。據了解,這一專利最初由LG電子申請,后由Atlantic IP旗下的專利公司Nera持有。
小米針對Nera的三連勝
這已是小米第三次在Nera對其發(fā)起的訴訟中取得勝利:
第一次:2025年5月6日,杜塞爾多夫地方法院就EP2946706專利一案舉行聽證會,法官對專利有效性表達了“嚴重質疑”,侵權審理被正式中止。
第二次:慕尼黑地方法院21 O 4817/24案中,由于德國聯(lián)邦專利法院在慕尼黑地方法院庭審前夕發(fā)布了負面的專利無效初步意見,侵權審理被推遲。
第三次:即本次UPC案,授權權利要求被認定無效。盡管Nera提交了多個權利要求修改請求(auxiliary requests),但只有第二請求通過,其余均失敗,而法院最終裁定小米未侵犯修改后的權利要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Nera此次聘請了以高勝訴率著稱的Peterreins Schley律師事務所的王牌團隊(包括Dr. Thomas Adam等資深律師),但小米依然憑借其成熟的應訴策略和強大的法律實力,在這場硬仗中實現(xiàn)了"三連勝"的完美戰(zhàn)績。
理性談判與堅定維權的平衡之道
作為歐洲市場的重要參與者,小米常成為專利權人在德國法院或UPC法院發(fā)起訴訟的目標。盡管相關訴訟公開報道較少,給外界留下‘低調’的印象,但這實則體現(xiàn)了小米以談判為先的務實策略——傾向于通過合理協(xié)商解決爭議。然而,當遭遇過度主張或缺乏依據的專利訴求時,同樣展現(xiàn)出堅定的維權姿態(tài),而非被動妥協(xié)。
Nera系列案件就是典型例子。小米不僅沒有選擇在訴訟壓力下和解,反而在多個法庭上積極應訴,最終連續(xù)贏下三場官司。
IPFray指出,小米有著優(yōu)秀的訴訟結果記錄:
Philips案:小米在與老牌技術巨頭飛利浦的糾紛中展現(xiàn)了高超的訴訟策略能力。
Panasonic案:小米在英國取得業(yè)內首個“臨時許可”(interim license)判決,為行業(yè)首創(chuàng),引發(fā)廣泛關注。并成為后續(xù)Nokia v Amazon案、Ericsson v Lenovo案和Samsung v ZTE案關于臨時許可救濟的先例。
Longhorn/Ox案:上月,小米和OPPO聯(lián)手,成功挑戰(zhàn)并無效Longhorn旗下Ox所持專利,再度彰顯其實力。
首印像決定成敗
對NPE而言,選擇首個訴訟對象至關重要。如果第一輪訴訟遇挫,不僅意味著該專利組合的風險暴露,也會嚴重削弱未來與其它潛在被許可方談判的籌碼。
正如本案所示,Nera在UPC和德國兩地的接連失敗,不僅令其主張的核心專利被質疑有效性,也可能令整個Atlantic IP的專利貨幣化計劃受到連鎖打擊。正如IPFray所評論:“First impressions last(首印象決定成?。?。
盡管Nera仍保留上訴權利,但考慮到高昂的法律成本、已受損的專利可信度以及后續(xù)談判的被動局面,其翻盤空間正大幅收窄。而對小米而言,乘勝追擊推動涉訴專利的全面無效化,或將成為徹底終結這場博弈的關鍵一步。
欄目支持,共建合作伙伴持續(xù)招募
來源:IPRdaily中文網(iprdaily.cn)
編輯:IPRdaily辛夷 校對:IPRdaily縱橫君
「關于IPRdaily」
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,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(chuàng)新人才。匯聚了來自于中國、美國、歐洲、俄羅斯、以色列、澳大利亞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(yè)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(fā)或知識產權負責人,還有來自政府、律師及代理事務所、研發(fā)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(國內70余萬+海外近30萬),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。
(英文官網:iprdaily.com 中文官網:iprdaily.cn)
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(iprdaily.cn)并經IPRdaily.cn中文網編輯。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,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。文章不代表IPRdaily.cn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“http://www.islanderfriend.com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