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利,是創(chuàng)新能力的主要參照指標;發(fā)明專利,是三種專利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種,無論是部署創(chuàng)新的“路線圖”,還是設計“施工圖”,都離不開發(fā)明專利這個“標尺”和“水準儀”。
每年一“曬”的發(fā)明專利排行榜,不斷變化的數字和名次背后,既是我國知識產權崛起的投影,也是創(chuàng)新賽場的驕人戰(zhàn)績。
從多到優(yōu),從大到強。只有站在一個個“世界第一”的堅實基座上,才有向“專利強國”發(fā)起沖刺的底氣——
過去的一年,中國專利再下一城,實現了兩個“一百萬件”的重大突破——發(fā)明專利年申請量突破了一百萬件,國內有效發(fā)明專利擁有量突破了一百萬件。這意味著中國成為首個年發(fā)明專利申請量超百萬件的國家,也是繼美國、日本之后第三個國內有效發(fā)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。大國地位,當之無愧。
“天才之火”,“利益之油”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,兩者正在以實現市場價值為導向,加速碰撞、融合、“化學反應”——
無論是從實驗室走出的成果,還是發(fā)明人的奇思妙想,只有穿上知識產權的鎧甲,才可能成為市場贏家。20年前,李彥宏正是憑借著“超鏈分析技術”這一高質量專利開始創(chuàng)業(yè),才締造了今天數百億市值的百度。而不久前剛剛評出的年度專利金獎項目,不僅緊跟國家重大需求,具備很高的技術創(chuàng)新水平,同時也實現了很好的保護和運用,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,25項專利金獎項目,創(chuàng)造新增利潤304億元。知識和產權,缺一不可。
從被動到主動,從從屬到主導。在世界知識產權舞臺上,中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,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——
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世界上業(yè)務量最多的知識產權局之一,與美、歐、日、韓知識產權局共同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體系和議事制度。一定程度上說,“五局”代表了世界知識產權話語體系的主要聲音,其合作決定了世界知識產權治理的走向。有外國專家開玩笑,一些重要的知識產權國際會議,如果中國因故缺席,會議就得改期。這樣的影響力,就是在短短30多年內建立起來的。速度之快,世界矚目。
專利,從來不是掛在墻上的大紅花,也不是捧在手里的榮譽證書。它是支撐經濟提質增效、產業(yè)轉型升級的利器,是支撐創(chuàng)新驅動發(fā)展的法寶,還是維護“中國利益”、體現“中國意志”的國際規(guī)則??粗昴晁⑿碌陌駟?,我們有理由相信,知識產權可以為“中國智慧”代言。
來源:中國經濟網
記著:韓霽
編輯:IPRdaily.cn LoCo
校對:IPRdaily.cn 縱橫君
本文來自中國經濟網并經IPRdaily.cn中文網編輯。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,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。文章不代表IPRdaily.cn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“http://www.islanderfriend.com/”